日本政府敲定應對糧食危機基本方針
JP-Home.com
【共同社4月11日電】日本政府11日在內閣會議上敲定了應對糧食危機的《糧食供給困難事態對策法》運用方式基本方針。其中將大米、肉類等重要品類列為“特定糧食”,根據供應量減少兩成以上等不同的嚴重程度採取相應對策,並要求農戶增產或改種作物。在異常天氣和俄烏衝突等引發供應擔憂的背景下,糧食安全保障強化措施將進入實施階段。
會議還敲定了今後五年的農業政策方針《糧食・農業・農村基本計劃》,力圖確保糧食穩定。提出將大米出口擴大至約35萬噸,接近目前的8倍。此外還設定了45%的糧食自給率目標。
基本方針提出,把特定糧食可能減少兩成以上等情況視為“糧食供給困難徵兆”,政府將要求農戶和進口商確保供應。若出現價格飆升或囤積等現象則升級為“困難事態”,將要求制定並提交供應計劃。若情況未得到改善,將指示更改計劃,並呼籲擁有休耕地的農戶等配合增產。
若情況惡化至國民無法確保最低限度的所需熱量時,將要求改種高熱量、高營養的作物。
《糧食供給困難事態對策法》已於4月1日施行,農戶和企業若不服從提交計劃的指示,將被處以20萬日元(約合人民幣1萬元)以下罰金。
特定糧食包括農林水產品中的大米、肉類(牛肉、豬肉、雞肉)、小麥、大豆、油菜籽和油棕果、甜菜和甘蔗、生乳、雞蛋等,以及加工品中的小麥粉、植物油、砂糖、飲用牛奶和乳製品、液蛋和蛋粉等。(完)
文章引用自 https://tchina.kyodonews.net/news/2025/04/dc06c183882f.html